螺母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螺母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制度激励河北让城归留得住富起来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22 21:35:31 阅读: 来源:螺母厂家

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,一些农村呈现“空心化”,随之产生留守儿童、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。但也有部分农村产业蓬勃发展,村民就地就业,甚至涌现了“城归”潮——曾在城市打工经商的农民、大学毕业生、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。  那么,“城归”们在农村如何留得住、能发展?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?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采访。  破解融资难——让资金流向创业者  从最初靠15万元资金启动,到现在年收益约100万元,仅用三年时间,卢龙县彦雨家庭农场负责人魏彦雨的事业迅速发展起来,展现出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创造力。  魏彦雨另一个身份是“城归”。她在衡水学院读书期间,学习了水产养殖技术,2013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卢龙县赵官庄村开始创业。  万事开头难。摆在魏彦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缺乏资金。  向父母伸手?他们都是农民,没多少积蓄;向银行贷款?没有抵押物,根本贷不出来。  为钱发愁的“城归”,何止魏彦雨一人。国家发改委有关调查显示,部分农民回乡创业,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,面临自有资金少、金融支持少、贷款门槛高、融资成本高等问题。  对此,河北省出台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相关政策,对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完全失去土地和就地转移创业的农民等从事个体经营(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,且为微利项目)、网络创业或创办小微企业的,贷款最高额度10万元;对合伙经营与组织起来就业的,可按人均不超过10万元、总额度不超过40万元确定贷款规模。我省还出台了初次创业社会保险补贴、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助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,让资金源源不断流向创业者。  魏彦雨是受益者之一。2014年,她获得8万元政府贴息担保贷款,加上从朋友那里借来的7万元,作为启动资金,成立了彦雨家庭农场,建了泥鳅育苗场,当年就实现盈利。如今,农场越做越大,并带动6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3万元。  攻克技术关——自我发奋创新,政府加强培训 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认为,非经自我发奋所得的创新,就不是真正的创新。  在围场,就有一个通过自我发奋创新而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。  2004年,一个家境贫困的围场青年,背上行囊,告别父母到城市闯荡。之后几年时间里,他成为奥运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军中的一员。因工作出色,他被提拔为所在建筑公司的工程部主管。这位年轻人叫张东伟,今年31岁,2014年回家乡围场根菜沟村,创办了众爱家庭农场,从事绿色蔬菜种植。  第一次试种,因技术不过关,张东伟对温湿度调控没有把握好,蔬菜遇到病害,损失惨重。一个多月时间,他夜不能寐,体重一下子降了40多斤。  第二次试种时,张东伟每天都守在温室里,一次又一次调试,不断在技术上总结创新,蔬菜终于培育成功。他还研发出弱光温室与强光温室新结构安装技术,成功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实现了在冬天利用强光温室给弱光温室加温的目的。如今,众爱家庭农场月产绿色蔬菜约15吨,带动周边村庄1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。  “像张东伟一样有志创新的城归青年还有很多,他们热情高,但技能水平常常不过关,政府应针对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培训,或引入专业的技术培训服务机构助其提升技能水平。”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孟明说。  打造好环境——简政放权,全程服务不停步  “家乡的全民创业政策,让我坚定信心返乡干一番事业。”李玉进是威县魏村人,今年34岁的他,2012年回国创业。短短几年时间,他就将企业的年出口额做到了上百万美元。  2007年,李玉进从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,在莫斯科担任中俄物流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经理。2012年,他回魏村创办了威县洺驰汽车内饰公司。“办理外贸手续,原计划用半年时间,谁知仅用了一个多月。”李玉进说,公司之所以成长这么快,与家乡理想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。  成立行政审批局,县级领导、责任单位、纪委书记、政法干警、银行行长、代办人员“六位一体”分包责任制,引进银行金融业支持企业发展,用工招工实行优惠政策……近年来,威县不断改善营商环境,为“城归”创业铺平了道路。  目前,河北省共有威县、魏县、平泉、阜城、临西、滦平、南和等7个国家级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。这些地方围绕返乡创业人员面临的场地短缺、基础设施不完善、公共服务不配套、证照办理环节多等问题不断改革创新,对创业者全程服务。孟明建议,应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推向全省,让更多“城归”受益。(记者 赵 建)

销售过程管理系统

数字化营销

中企高呈网站地图